1900–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?

Shunryu 迅狐
5 min readMay 20, 2020

近日,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出現了一道爭議性的題目:

「1900–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。」你是否同意此說?

有些人看到DSE中史科這道題目,就馬上跳到1937至1945年間日本侵華,然後上綱上線,掀起一輪政治風波。教育局長楊潤雄更直指「只有弊沒有利」。

OK,香港中學教的中國歷史,好像是孫中山的興中會和黃興的華興會一拍即合組成合盟會,然後就是中國革命義士一連串的熱血反清革命,終於武昌起義成功…

歷史沒有如果。不過,如果沒有日本右翼組織黑龍會,就可能沒有孫中山推翻滿清的事跡。事實上,孫中山在日本結識了黑龍會的內田良平、宮崎滔天及平山周等人,獲得了人脈、資金及戰士,對日後辛亥革命成功影響甚大。

孫中山在1897年第二次到日本,結識了宮崎滔天、平山周等日本浪人,犬養毅等政治家,亦由眾議院議員平岡浩太郎取得在日生活經費,後來又結識了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,直接影響了清末革命的發展。

黑龍會由頭山滿、內田良平等人在1901年成立,主張反帝國主義、反殖民主義、泛亞主義,可說是日後「大東亞共榮圈」理念的雛形,方針是「扶植朝鮮」、「守護滿洲」、「保全支那」,最終實現東亞聯邦。當時,他們希望扶植親日的支那政權,實行「日支提攜」,聯手擊退俄羅斯,確保日本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利益。

原本互不相識而各有日本人脈的孫中山和黃興,在內田良平牽線下,1905年在東京赤坂區一所民宅組成中國同盟會,孫中山獲推舉為總理,確立了孫中山領導地位。

劉仲敬:同盟會的成立,應該歸功於東亞各邦國際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的共同努力。1905年以前,孫黃兩位革命先驅者並不相識。內田良平、宮崎滔天極力扶植孫文和陳其美,而末永節、萱野長知和黃興長期共事。雙方在初次見面三個月後就達成合作協議,內田和犬養的斡旋之功實不可沒。

「驅逐韃虜、恢復中華」是漢民族主義,當時滿漢不兩立,高舉反清旗幟最能凝聚漢人革命鬥志。本身,滿清的治國理念之一就是「首崇滿洲」,在各民族各階級集團序列中,以八旗滿洲地位最崇,蒙古次之,漢軍又次之,接下來是北方漢官、南方漢官,最後是漢民。漢民佔整體人口最多,卻是食物鍊最底層,自然深感不滿(類似今日香港人在中環地位低於紅底港漂及expat)。

順帶一提,「中華民族」這個模糊概念,只是梁啟超1901…

--

--

Shunryu 迅狐
Shunryu 迅狐

Written by Shunryu 迅狐

Hongkonger 香港人 | Bilingual Writer 雙語作者 | Financial Analyst 金融分析師 | Top Uni Master 曾經學霸 | IELTS 8.5/9 英文導師 | Career Coach 職涯教練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