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影評】黑澤明《亂》:日本戰國時代的King Lear,錯在estate planning還是「出來行遲早要還」?
May 10
--
- 油麻地電影中心是煩囂之地中間的一片小小淨土,與周圍的果欄和廟街格格不入,自帶一點文靜的氣質,通常上映小眾文藝作品或復刻老片。今期上畫的,其中有黑澤明的《亂》4K修復版。為了在大銀幕感受一下大師鏡頭下的非CG戰爭場面,也重溫一下莎劇,放工就趕去看。
- 《亂》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King Lear,劇情主軸用現代話語來說,就是日本戰國大名一文字秀虎的estate planning出現了問題—想在生前把權力分配給三個兒子,自己保留一點,退居安享晚年,卻引發父子兄弟相殘,戰火連天。
- estate planning主題可說是千年來人類總是犯著的同樣錯誤。發生在今日香港,就是十幾年前TVB的《溏心風暴》之類(筆者自曝年齡?),但發生在電影的日本戰國時代(或原著的歐洲中世紀),就不只是「講錢傷感情」,而是life or death situation。
- 莎劇中的Queen,總像國際象棋的Queen,是最強的棋子。楓,就像莎劇馬克伯中的Lady Macbeth,是一個滿腹心計、善於操縱男人的女人。不同的是,Lady Macbeth是小事精明、眼界短淺的典型奸妃,只懂迫老公再把事情再做盡一點,做狠一點,想推他往高一格,卻不識大局,一步步推了他上絕路。楓,卻是有計劃要攬炒,先後刻意誤導太郎和次郎走上死路,為的,是報復一文字家族強行娶她卻殺她全家之仇。
- 楓和末,對比很大的兩位女士,都是全家被秀虎早年殘害,分別被迫嫁給太郎次郎,但卻採取了相反的方式繼續活下去。楓,選擇了復仇,留在制度裡攬炒,唯一目標是要一文字家陷家剷。末,選舉了原諒,身在曹營心在佛,終日念經誦佛,對秀虎一家已沒恨意。
- 然而,楓和末最終都給殺死了。仇恨不能解決仇恨,但你放下仇恨原諒別人,也不見得別人會放過你。執著與放下,入世與出世,如何拿到均衡點,還是值得思考的課題。
- 作為悲劇主角的秀虎遭遇極慘,先後遭受長次、次子、部下背叛,重遇昔日他殘害的人,被昔日當為笑柄的小丑當為笑柄,不敢面對他虧待的三郎,可說是失望、憤怒、悲傷、無面、愧疚集於一身,令人同情。老戲骨仲代達矢的演技在《亂》發揮得淋漓盡致,由開頭意氣風發的一方霸主,到後期淪為面如死灰、兩眼空洞的過街廢老,反差極大,引人入戲。
- 但,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,編劇不忘提到他年輕時如何殘害別人(楓及末的一家)、燒毀的城,「出來行遲早要還」,上半生壞事做盡,下半生想「收成期」安享晚年也沒得享。再說,他老湖塗愛面子聽信讒言,一開始只因三郎有話直說而剝奪他的權位,兩次無視忠臣丹的直諫,一再聽信巧言令色的太郎、次郎、奸臣生駒,只能說咎由自取。
- 悲劇最痛之處,就是在最黑暗的地方給你一絲假希望,再狠狠奪走,把你直送地獄。三郎的軍隊打嬴了次郎,三郎終於接回只剩半條人命的父親秀虎。秀虎經過這一輪厄運,終於明白誰忠誰奸,與三郎同乘一馬時,神智恢復清醒,向三郎表示有無數的事要跟三郎細說,誰料三郎卻在此時被伏兵一鎗斃命,連一句道別也說不了,秀虎也當場氣絕身亡,一文字家族也正式陷家剷。心直口快、救父心切的好人三郎連軍隊捷報也未聽到就此倒下,也令人相當惋惜。
延伸閱讀: